薛玉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高级官员专访
发布时间:2022-07-18 来源:独家专访 作者:李越、陈振超(中国人民大学 ) 责任编辑:李越、陈振超(中国人民大学 )

 

 

受访人简介

薛玉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前高级别官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曾任UNDP驻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国家局局长,在UNDP驻阿富汗、印度尼西亚、美国、瑞士、德国、泰国、伊朗等UNDP总部和多个国家代表处任职近三十年,有丰富的国际组织及外交工作经验。获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英国利兹大学亚太研究硕士学位。还曾就读于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

访谈实录

一、 对外经贸大学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陈:薛老师您好,回顾过往,您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成长经历给您的人生道路带来的影响?

薛:我的成长经历大概分为三个节点和阶段。第一个节点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制度改革,恢复高考,我得以通过高考走进大学,走进高等教育的殿堂。考上大学是我成长之路上的一个新的、重要的起点。第二个节点是大学毕业后进入商务部工作,当时称为对外经济贸易部。因为工作关系,我开始有机会近距离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事务。特别是在经贸部工作期间,我有幸获得去我国驻埃及使馆常驻的工作机会。我在埃及使馆工作了三年,期间,作为外交官,我有机会直接参与很多重要的外交、贸易、经济合作活动。第三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我加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UNDP。由此,我的人生道路和事业也与联合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在联合国工作的20多年里,我从一名初级官员做起,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至于这些选择对我人生道路的影响,我想它们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那段外派使馆经历对于我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缺乏职业经历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是一次极为难得的职业经历和锻炼。后来联合国工作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在人生和职业发展上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清楚地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归纳起来,大学生活让我开始认识人生道路;经贸部的工作经历让我认真审视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在联合国工作的20多年最终完成了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这是我的一点感悟,谢谢你的第一个问题。

陈:从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是什么驱使您赴英国利兹大学继续攻读亚太研究硕士?

薛:我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以后没有马上攻读硕士学位,我是在工作了几年之后才选择去国外深造。去国外学习的考虑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在商务部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思考,特别是在驻外使馆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从事的工作,让我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在知识、能力、思想以及视野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学习以充实和提升自己。所以后来我选择了出国学习深造,先是在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学习,后到英国利兹大学去攻读亚太研究。

我对于全球发展问题的关注是逐渐建立起来的。首先是在经贸部工作期间,我有机会接触有关全球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的事务和议题,并发现自己对此类议题比较感兴趣,这也是我后来选择塔夫茨大学和利兹大学深造的主要原因。这两段国外的学习经历,包括在对外经贸大学的学习,对我后期在UNDP工作很有帮助,为我后来全面从事全球发展治理、国际发展合作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促使我开始更加关注全球发展治理相关议题,并直接参与到全球发展治理工作当中。总而言之,我对国际发展议题的兴趣和关注是伴随着早期的学习和后期的工作经历逐渐积累和培养起来的。 

陈: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您入职UNDP的原因以及具体的路径吗?

薛:我入职UNDP也是经过了几番周折。我大学毕业之后到经贸部工作,经贸部是UNDP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对口部门,与UNDP在工作领域进行相关合作。由于工作上的机会,我对UNDP有所接触和了解。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在埃及使馆工作期间,在一次外交活动上结识了当时UNDP驻埃及代表处的副代表萨利姆先生,我今天依然记得他的名字。从与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一些关于UNDP的情况,包括UNDP工作内容以及任职的情况。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记得当时跟他交谈的情景。那天与他交谈之后,我确实萌生出将来有机会到UNDP工作的念头,但当时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后来,我从埃及使馆回国后,得知UNDP与经贸部合作,在中国招聘中国青年参加UNDP的“青年管理人员培训项目”,英文是UNDP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该项目是UNDP为招募青年人入职UNDP而设立的一个项目,每年在全球招募的人员数量很少,目的是定期为UNDP提供新鲜血液,满足未来组织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我得到消息后,就在征得单位的同意后报了名,并参加了UNDP组织的一系列面试和考核,最后,经过层层选拔和几番周折终于获得了UNDP的任命。那年UNDP MTP项目在全球录取了22人,只有我一个人来自中国。

薛玉雪与泰国政府官员一起就合作项目接受媒体采访

二、 中国与全球发展问题:作为UNDP中国籍职员的视角

陈:您作为UNDP的中国籍职员,我们想了解一下您对于中国与全球发展问题的看法。您在UNDP的工作愿景是什么?

薛:我刚入职UNDP的时候对UNDP工作的愿景并不十分的清楚,也不知道自己能在UNDP工作多久,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当时我们国家不像今天这样开放,有关国际组织或者联合国机构方面的信息非常少,而且,当时UNDP在中国刚开始开展业务不久,这方面信息非常有限。虽然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对UNDP有一定的接触,但是也只是些皮毛的东西,对UNDP乃至对整个联合国的认识非常粗浅。其实,当时我入职UNDP的想法很简单,主要是想通过入职UNDP到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知识,更好地提升自己,并尝试通过UNDP平台参与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事务。后来,随着在UNDP长期的工作经历积累和认识,逐渐对联合国工作和国际事务与全球发展有了更高的认识,开始热爱和珍视这项工作,对UNDP工作的愿景也变得更加清晰了:这是一份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工作,有机会服务世界,为世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多年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UNDP站稳脚跟,并做出一些成绩和贡献。 

陈:您认为您多年投身于全球治理事业的过程之中,最宝贵的收获是什么?

薛:从我在经贸部工作到UNDP,我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全球发展治理事业有三四十年的时间,收获非常多。而且,很多收获都是极为宝贵的。如果说最重要的收获,我觉得应该是参与这份事业给我的宝贵经历和体验。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无论是在经贸部和后来在UNDP工作,这些工作经历是很特别的,是其他机构或者职业很难给予的。特别是通过UNDP的工作,我有机会在世界多个国家常驻,并有机会涉猎不同的工作领域,参与很多发展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担任不同的职务,同时,也有机会同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和机构打交道,包括联合国、国家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及私营企业、社会团体等,这些经历是极为丰富和宝贵的。而且,作为UNDP的一份子,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做一份工作、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在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这让我感觉非常自豪。在另一方面,这些工作经历和体验也丰富了我个人人生,加深了我对世界发展的认识,让我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成为一个生活充实、工作有一定成就感的人。 

李:您在工作时有没有碰到特别的困难,因为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的局势不是特别稳定,UNDP的工作很难开展。所以您在UNDP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很难克服的困难?

薛:这样的困难很多,而且,不仅是在UNDP,我想在任何一个致力于全球治理和世界发展的国际组织机构工作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在国别层面工作,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更多,而且每个国家的情况又不一样,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尽相同。比如说,我在阿富汗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就很多,而且在阿富汗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比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多、也复杂的多,如:安全问题、当地治理能力问题、政府官员腐败问题,还有文化观念上的陈规陋习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给UNDP在当地开展工作带来挑战。但是,这就是我们工作要面对、解决和改变的,是日常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大家对此是有准备的。在工作中,团队与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包括政府部门、民间团体或者社会团体等,大家共同努力,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点,来应对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项目实施和议题发展。

 

 

薛玉雪代表UNDP签署联合国国别发展合作框架文件

 

陈:了解到您有在UNDP多年丰富的工作经历,您能否根据您的经验,分析一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面临着哪些发展问题?

薛: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些年我在工作和学习当中,对这些问题也有了一些认识。在我看来,发展问题绝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发达国家同样也面临诸多挑战,只不过发展问题可能在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比如说,我们在讨论发展问题时经常谈到贫困问题、不平等问题,这些问题既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于发达国家,而且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问题尤为严重。当前全球发展治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发展议题的全球性。换言之,世界很多发展问题都是超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国家、某一类国家或者某一个地区的问题,比如当前的一些热点发展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难民问题、能源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等,它们都是超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共同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的。关于这一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强调了全球发展问题的普适性特点,以及世界各国在应对和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共同责任原则。

陈:谢谢老师精彩的回答,我们了解到近年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非常亮眼的表现,请问您所了解到的中国参与全球减贫脱贫治理的主要形式和贡献是什么?在过去的十几年之中又有什么重大的变化?目前全球减贫领域最核心的关切又是什么?

薛:这个问题我分两方面来回答,首先谈谈关于中国在脱贫方面的经验和对全球减贫的成效,然后谈谈全球减贫领域的核心关切。我认为中国在参与全球减贫事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我们看到中国对联合国发展目标的承诺,包括早期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15年之后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以高标准落实对实现联合国发展目标和发展议程的承诺。比如,中国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另外,中国还在联合国多边体系框架下大力支持全球减贫工作,如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南南合作,以及为联合国多边体系扶贫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如:中国政府建立的南南合作基金、和平发展基金等。所以,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贡献首先是自我完全实现减贫,同时大力支持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多边框架体系下的减贫工作。此外,中国的贡献还表现在其他一些方面,比如我们刚才讲到,中国在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这一成就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定的目标时间整整提前了10年,为世界做出了表率。另外,我国的发展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说个数据,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不断提高,根据UNDP《人类发展报告》,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在全球的排位提升了约50位,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简言之,在全球减贫领域,中国向世界传递了脱贫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理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李:老师我想再追问一下,现在新冠疫情对减贫有带来什么新的挑战吗?

薛:这也是刚才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现在全球减贫领域最核心的关切,这其中就包括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对全球减贫的挑战。新冠疫情下,有许多人面临返贫的危险,比如当前世界面临着新冠疫情爆发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它严重冲击着各国的经济,侵蚀了过去数十年全球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有数据显示,新冠疫情直接导致全球贫困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全球的贫困水平退回到2017年前的水平,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关切的问题。除了返贫风险之外,在减贫方面,还有一些其他关切点。首先是目前全球的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巨大。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有关数据,全球依然有大约7-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当中,也就是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每天生活费不足1.9美元水平。许多人面临缺乏粮食、清洁饮用水,缺少教育、医疗保障等问题。可以想象,如此庞大的贫困群体对全球发展的挑战是何等的巨大,而且庞大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全球两个地区,南亚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根据联合国数据统计显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贫困人口占全球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另外有将近3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南亚地区。由此可见,全球减贫工作的覆盖范围广且难度大,特别是对上述两个地区来说,减贫和发展的挑战是巨大的。在这方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目标,即无贫穷,特别强调实现减贫的公平性、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这也恰好说明了全球减贫领域所面临的重要关切和挑战,即不公平、不包容、缺少韧性和可持续性。

李:请问老师印象最深刻、最有成就感的一个项目或者一件事是什麽?

薛:印象深刻的项目当然很多了。比如,我在阿富汗工作期间,我们UNDP实施的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在阿富汗开展了很多年,我在阿富汗工作期间,也是直接负责该项目的推进。阿富汗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因为宗教和社会的原因,加之国家发展水平落后,以及人民思想认识的传统偏见,性别平等和妇女的社会地位还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和歧视现象。UNDP通过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合作,在政策层面提供支持,开展能力建设培训,以改进阿富汗在女童教育、妇女参与社会工作、社会事务等方面一些政策、法规和做法;在地区层面,该项目通过具体的活动,提高民众认识,让妇女和女童有机会接受教育,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妇女地位。这个项目在阿富汗已经实施了很多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得益于这个项目多年的推动,阿富汗民众对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鉴于该项目在促进阿富汗妇女赋权和性别平等领域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UNDP得到了阿富汗政府的表彰。


薛玉雪代表UNDP接受阿富汗政府颁发的表彰

李:作为一名国际组织职员,您认为哪些能力和素养是一名国际职员必不可缺的?您又是如何去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和素养的?

薛:关于国际组织职员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我认为这方面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具体要求会因为组织不同、机构岗位以及工作性质有不同的要求。在国际发展、全球治理领域,有关国际组织对职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可能会有些共同之处,可供参考。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求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求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既有广泛的知识面,又有某一领域精湛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是立足之本。第二个方面是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是指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工作能力,比如,联合国要求职员要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创新思维、领导力等等。联合国对职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内容有一定的代表性,我认为它们不仅适用于联合国职员,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其他国际组织。第三个方面是要具有多元文化环境工作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在像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这样非常多元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这需要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文化交流能力以及适应多元文化环境的工作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应该具有国际视野,这需要关注国际事务并具有一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了解国际组织、国际关系、国际发展议题,在思考问题时,具有世界和国际意识,并具有服务世界,兼济天下的情怀。这些可能听起来比较高大上,但国际组织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其实,近些年来,我国青年学生在各方面能力提升很快,包括外语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很多优秀青年并不逊色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同龄年轻人。无论如何,对于中国年轻人而言,要真正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确实还需要在一些方面,如国际视野、多元文化环境工作的能力,并加强实操工作能力。此外,我认为国际组织工作有三种特质非常重要。跟同学们交流的时候,我常用三个c开头的英文单词来概括,就是Critical thinkingCreativityCan-do attitude,我国青年也需要在这方面加强训练。至于如何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我认为主要是通过平时学习、活动或实践,不断地积累得到历练,包括在未来的工作当中保持持续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陈:在许多同学眼中,去联合国工作是为了人类的共同福祉和理想主义而奋斗,但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下,国际组织可能发挥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您认为您在开展工作时如何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薛:这个问题确实反映了当前全球治理领域的一些实际情况,理想与现实局限性的差距确实存在。首先,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于理想化国际组织。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不完美也不那么和谐,国际组织就存在于这个现实中。其实,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恰恰是联合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存在的理由。而且,我认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也并不矛盾。恰恰相反,这种差距实际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对国际组织发挥作用起到一定的限制才让国际组织工作更具有挑战性,也更体现国际组织工作的真正意义。所以,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的视野可以更开阔些,格局更大些,把现实的局限性当成动力,而非阻力,更不应该被这种局限性所困扰。作为一名国际职员来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出成绩,造福人类就是一名国际职员工作的真正意义。

李:在采访的最后,不知您可否给现在的同学们一些在国际组织求职或能力培养方面的建议或寄语呢?

薛:好。根据这些年我与高校同学交流时的感受,我简单谈几个想法。在国际组织求职方面,首先,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期望毕业后马上就能到国际组织正式任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数国际组织对求职人员的资格条件都会有一些要求,包括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等,刚毕业的学生直接正式入职国际组织的情况非常少。建议那些有志于到国际组织任职的同学们把视线放远一些,多参加一些与国际组织相关的活动,如实习、社会实践、短期项目、技术咨询工作、公益活动等,积累工作经验,锻炼能力。国际组织在招聘年轻人时是非常看重申请人此类工作经历和能力的。另外,建议同学们在考虑实习、社会实践或求职时,找准定位和目标,从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兴趣出发,尽可能多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相对擅长的、想开拓发展的领域,以有利于未来个人职业发展。关于国际组织素质能力培养,还是那句话,素质能力并非上一门课或参加几次培训活动就能完全获得的,它需要一个人长期不断的积累和历练。同样,在这方面,建议同学们增强信心,持之以恒,多学苦练,打好基础,通过学习和其它活动做好知识储备,包括专业知识、外语语言能力、多元文化环境工作能力等,并通过参加活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职业能力,如: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决策力等。另外,平时多了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情况,关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议题,开阔视野,培养对国际事务的敏感性和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最后,借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Think big, think long.,希望同学们思大局,谋长远,深自砥砺,笃定前行。谢谢!

 

采访人:中国人民大学 李越、陈振超

稿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 宋越、李越、陈振超